凌红军

凌红军

凌红军,男,1971年生,安徽黄山市歙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雕刻技师。

凌红军介绍

 

  凌红军,1971年生,安徽黄山市歙县人,现任歙砚艺术博物馆馆长,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雕刻技师。

  凌红军10岁起开始跟随父亲学起了制歙砚这门手艺。后来父亲退休后,15岁的小凌自然顶替父亲的工位进了歙砚厂。从最开始的学徒做起,跟着师傅学看砚石、验收砚石。

  凌红军说:“那时候我很年轻,又有闯劲,后来单位就派我到现在属于江西婺源的这边大山里去收石头。石村砚山村,在那里的大山里我来来去去待了两三年,天天跟石头打交道。后来又回到厂子里做石料切割、锯磨、制坯工作,先开始是把大块的整料切开。”因为切割石料会产生大量热量和废渣,需要在操作机器时加大量水。有一次年冬天,空气特别潮湿寒冷,手冻僵了的凌红军在推石料上机器时,不小心把手切到了。

  钻心的疼痛和失去正常灵活使用的手指后,父亲和姐姐一度考虑是不是让他改改行,不再做这门危险繁重的手艺活儿了。

  但凌红军清醒的知道,他深爱歙砚,这辈子就是为歙砚付出一生了,不会转行或有放弃。了解到凌红军的心迹,组织上考虑到现实情况,提前给他转到了雕刻组。这一下,凌红军像蓄积已久的感情爆发一样,投入了最大的激情和热爱跟老师傅学手艺。白天在厂里学,晚上回到家,跟父亲、姐姐学。

  但不幸,曾经辉煌的歙砚因时代对书写工具的变化,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经济环境因素逐渐没落,国营歙砚厂经营效益也大幅滑坡,1999年,厂子走上了改制道路,在11年的学艺、工作生涯之后,凌红军在改革的浪潮被迫选择了自主择业。很多原来的同事都转了行,做能生存,养家糊口的活儿去了。

  命运再一次在凌红军面前出了选择题。选择继续死磕,走这条路,能不能保证温饱,前途怎样,未知……重新换行择业,放弃做歙砚,多年之后,自己会不会后悔。

  凌红军仍然没有犹豫,他知道从祖、父辈开始,自己身上就传承流淌着歙砚的血脉。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歙砚终将会有重新出头的一天,那时自己一路坚持走来的路都是见证。

  于是,凌红军干脆放开了手脚,跟着民间做得风生水起的方见成、程苏禄等老师做学徒。在不以创汇为经营目标的民间歙砚市场,体现市场价值的就是匠艺功夫。“其实很多民间大师因为不受约束和订单目标的限制,反而放开手脚做得很出彩,比较有名的活儿都做得特别细致漂亮”。凌红军在那时又学到不少硬功夫和绝活儿。

  2000年,他有了自己的作坊,做加工。2001年,形成了前店后坊,一边展示一边创作。

  “因为歙砚是一种文人用的东西,所以玩这个的人斗宝斗才能时,不是比谁做得卖得价钱高,我们比谁的手艺更精湛,谁的诗词歌赋文采好,所以我那时攻读的文学、史料的东西特别多,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也就是我的作品更多体现文人情怀和精神的底蕴所在。”

  在市场的打磨和对时代文化产品的趋势中,凌红军也在延承传统的同时赋予时代的简约设计,但无论怎么创新,砚台制作所秉承讲究的黄金分割比例,尺寸大小的讲究,研墨所用的位置,搁笔所用的位置,仍然是他在设计砚台时把握的核心结构设计。

  2005年,成立了“六砚斋”歙砚工作室。

  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享誉千年的歙砚重新赢回了市场的生机,坚持多年已经熬过寒冬,成绩卓然的凌红军,有了大胆的想法。2006年,他和业界多位中年歙砚设计制作师联合成立了歙砚协会。

  “歙砚属于歙县,是歙县的名片,也代表安徽文化,中华文化,以前为了生存个体式的发展,比较分散,为了能把歙砚文化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把歙砚历史、文化的很好的传播,经过多方论证,我们觉得有必要建一个歙砚艺术博物馆。”2006年,在歙砚协会的努力和政府及各界的支持下,歙砚艺术博物馆成立了。

  喜爱歙砚的人可以来寻宝贝,了解宝贝历史,想学的人可以在这跟着师傅学艺,每年还举办各种文化讲座。

  2009年,歙砚协会多次向县政府建议提案,最终在政府的招商引资下建成了中国歙砚城。

  “歙砚艺术博物馆和我们的‘六砚斋’ 凌红军工作室就在歙砚城内。入住这里和工作在这里的人,都依托歙砚这个文化载体而连接起来,享受歙砚的文化之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传播歙砚所代表的中华文化。这才是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

  近五年来参加过全国工艺美术大小展会十余次,曾获金、银、铜以及优秀作品奖等。09年5月,应澳门文化局邀请由安徽省文化厅组织赴澳门进行文化交流、展演等活动项目并于6月10号赴澳门。

  其个人的艺术传略及作品先后在全国各大报纸及刊物登载,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联系我们

联系人:凌红军

联系电话:18955906686

电子邮箱:464686022@qq.com

地 址:黄山歙县徽州新天地4005号中国歙砚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