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志》概述

日期:2022-05-06  来源:    

897


概述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书写作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故誉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宝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
别致、品种丰富多彩而驰名中外。它们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繁荣国家经济等诸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房四宝是中华古国的国宝,是东方工艺美术的璀璨明珠。而砚,作为文人之至爱,士大夫之挚友,古往今来爱之成癖者无数。它见证了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自石器时代至今脉络不断。虽然到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砚台已经退出普通百姓的实用生活范畴,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越来越高,它所承载的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永远不会消失。徽州是中国文房四宝的故乡。明《一统志》、清康熙《徽州府志》和民国《歙县志》俱载:“四宝堂,在府治。宋建,以郡出文房四宝为义。”《辞源》载,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卷三十六《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云:“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南宋绍兴年间(1159-1161),徽州知州洪适(字景伯)刻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于四宝堂。南宋尤袤在编写《遂初堂书目》时,将苏易简的大作命名为《文房四宝谱》。这表明“文房四宝”一词与徽州歙县缘源颇深,徽州四宝堂的影响力不同凡响。歙县历为郡、州、路、府治所,唐宋时期即为文房四宝之乡。南唐时,李廷珪墨、龙尾砚、澄心堂纸,深得后主李煜赞赏。到宋时,连同汪伯立笔并列为贡品。因徽州旧为新安郡,故“文房四宝”亦称“新安四宝”。历史在延续,2004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的殊荣授予安徽省歙县。2006年5月20日,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房四宝中,砚虽位居末席,然而笔、墨、纸三宝作为有机物之构成,不易于经受岁月的考验而留存,唯砚乃由石材构成,质地坚实,不易被时序剥蚀,出土与传世的古砚有相当数量,故成为文房四宝中最受关注的一宝。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惟砚砚,亦称为研。汉刘熙《释名》曰:“砚者,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而已。”文解字》亦云:“砚,石滑也。”滑,亦与研磨同义,指出砚是研墨的工具。那么砚起源于何时?《古今事物考》载:“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文房四谱》云:“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这表明砚与文字同兴。从出土文物来追溯砚的起源,亦约上推到五千年前的远古研磨器。不过,那时砚的样式较为简朴粗糙,附有研杵,用以研磨石质的墨。这种石质的墨人称“石墨”,即由地下炭等通过地球运动转化成的矿物质。此“墨”既为石类,则须杵碎,方可使用。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字艺术形态等,是随着字体的改革而改变的,也随着制作文字艺术的工具、原料、方法等的改变或改良,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特征和变化。甲骨文字为以刀作笔所刻,石墨与漆书同简牍结合,松烟墨与有池砚则促成了汉魏书法与国画的出现。文字,由甲骨文、大篆到小篆、隶书的变革,也促使了文房四宝的发明与改革,进而由石墨到松烟墨,由无池砚到有池砚,由竹简到缣帛到纸,还有蒙恬毛笔的发明等,都是文字与制作工具同步改革、互相促进的结果。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从汉晋古砚的大量出土可知,战国秦汉至六朝初期,流行的砚形有圆饼形砚、板砚和带有高浮雕动物盖的三足石砚。这些出土古砚中,就有汉墓中的歙石三足砚和歙石砚板,表明歙砚历史久远。只是进入隋唐时期,经济的发达与文化的昌盛推进了砚的进一步发展,歙砚、端砚、红丝砚与澄泥砚,都呈现前所未有的辉煌。到宋代,中国文化达到高度发达时期,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继续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作为能体现文人雅士审美意趣和价值取向的工艺美术品之一的砚,便表现出含蓄、内敛、自然、淡泊、清新和儒雅的艺术特色,自然的石品得到赞美,以简洁、质朴的造型取胜,装饰繁缛者少,端庄、雅致、素净成为被崇尚的艺术风格。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从“器以用为功”的理念出发,主张砚“则石理以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这代表宋人对砚的艺术观。歙砚便以其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叩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等特点,具备“坚、润、柔、健、细、腻、洁、美”之八德,成为我国著名砚台品类之一,且获“天下冠”之誉。总之,元明以前的砚,是以实用为主。元明时期,砚逐渐脱离实用的束缚,成为一种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工艺品,砚形变化多样,已不复固定的样式。既有承袭早期的箕形、抄手形、蝉形等,也有各种富有个性的样式,风格浑厚古朴、明快简洁、端庄大气,雕刻以浅浮雕凸现纹样为主,辅以阴刻,或适当穿插深雕技法,图案生动雅致、简练流畅、富于变化。题铭石砚亦较多出现,题材也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走兽等多有表现,云龙凤鹤、竹荷桃芝等寓意吉祥的图案更多,蕴含着人们的精神期盼。
清代,砚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造型上已完全突破旧形制的樊篱,各种仿植物、仿生物、仿古、几何形及按原石态琢制的随形砚,在清
砚中各占一席之地。雕制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生动、精致的雕琢风格。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总之,清砚
在中国砚史上已呈现巅峰之作的风采。到了现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更使砚艺术呈现空前发展的态势。以歙砚为例,随着工具的改进,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歙砚的雕刻进行了新的尝试,借鉴“徽州三雕”的艺术风格,使之显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风貌,还涌现了以简练的线条为表现形式的新雕刻方法,或施以高度夸张和抽象,或以歙石天然纹理为载体,让“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水到渠成;或借鉴明清金石碑帖艺术,让砚雕进入天马行空的艺术世界。
总之,以黄山山脉、天目山脉和白际山脉之间的歙、休、黟、祁、婺等县内砚石为材料而雕琢的歙砚,以石质坚润、纹理缜密、发墨如油、造型雅致、雕琢精巧、耐人品鉴等特点,历来为文化界所珍视,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珍宝。爱砚、赏砚、赞砚、藏砚,成为中华大地的一种文化时尚。如今,歙砚已成为最具特色的徽州工艺品之一,与徽墨一起成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_MG_4461_副本.jpg

上一篇:元砚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不及唐、宋、 明、清

下一篇:你知道歙砚的歙字怎么读吗?知道的有多少呢?

相关文章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