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网红

日期:2022-07-01  来源:歙砚协会    

1476

文人与网红

 

大唐开元盛世,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大咖去酒楼聚会小酌,席间,听歌女正在传唱当下最流行的曲目,于是私下约定,看歌女传唱谁的诗最多,就推谁当老大。这时,就听第一位歌女唱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大喜,说“这是我的诗”,并在墙壁上画上一个记号。过了一小会,第二个歌女开始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这回高适高声说,“这是我的”,也顺手在墙上画了一个圈。就这样,你来我往,王昌龄和高适各有几首诗“入账”,唯独王之涣还一首也没有。自恃很高的王之涣有点坐不住了,他不服气地说,前面都是普通歌女,传唱谁的诗多不稀奇,我们要比头牌歌女唱谁的诗,谁的诗才时最好。终于等到头牌歌女登场了,但听得她朱唇轻起,歌喉婉转,“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王昌龄和高适都自认不如,甘拜下风。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

旗亭画壁是一次文人“流量”之间有趣的碰撞,由于古代文人大多饱读诗书,文采斐然,所以他们往往自带光环,成为众人瞩目追逐的焦点。西晋左思写《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唐朝李白写诗时高力士为之脱靴杨玉环为之磨墨,北宋柳永谱写的词曲几乎一直霸占当时歌曲排行榜NO.1,北宋苏轼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让杭州西湖名扬天下近千年……如果用现代眼光去看,这些文人无论是上“热搜”,登“头条”,还是在“带货”能力上都可以算得上当之无愧的“网红”,而且他们不但在当时“红”,即使在身后上千年的岁月中,他们还能一直红,一直保有着大量的“粉丝”和“拥趸”,这就让当下“江湖代有网红出,一代新红胜旧红”的“网红”们望尘莫及了。那么,文人和网红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首先文人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光鲜亮丽的诗词歌赋背后,无不是文人们头悬梁、锥刺股,夜以继日,刻苦攻读而来。比如说,上面提到的左思,为了写好三都赋,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家里的走廊、庭院,就连厕所都放着纸笔,只要一想出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这样共花了十年时间,最终写出了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而曹雪芹也是“增删五次,批阅十载”,这才写出不朽巨著《红楼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种“由内而外”的红,由于厚积薄发,历久弥新,所以才能红得透彻,红得长久。而当下的网红们,往往是把心思放在如何一夜爆红,如何吸引粉丝眼球上,不是在外形上花心思,就是在嘴皮上下功夫,根本净不下心来修炼自己“内功”,一旦人们失去新鲜感,自然由红转衰。

其次文人常有独特的风骨。文人往往千人千面,各不相同。有瑰丽磅礴、神游天外的李白,也有劳苦心志,同情百姓的杜甫;有淡泊名利,闲云野鹤的陶渊明,也有壮志报国、驰骋疆场的辛弃疾;有婉约清新,醉心金石的李清照,也有豪迈豁达,跨界大咖的苏东坡,可以说,每个文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也正是这种特有的人格魅力,才能历久弥新,经历沧海桑田之后,依然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倾倒,为之着迷,为之疯狂。在看当下的网红们,要么长着类似的网红脸,要么什么热门仿什么,正如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样的网红,又岂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永恒的经典?

最后,文人心存浓浓的家国情怀。文人,不仅仅只是饱读诗书,更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生的理想和信念。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到徐锡麟的直接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胸怀天下,志在报国,这种根植于文人心中不可动摇的精神动力,如同灯塔上的明灯,给后来者照亮航行的道路,指明航行的方向,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奋勇向前!而反观当今的网红,为了红,可以做事无底线;为了红,可以枉顾道德伦理;为了红,可以不择手段;为了红,可以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甚至以身试法……一个缺乏思想境界的网红,一个没有精神核心的网红,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又怎么可能长盛不衰?

说到底文人和网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有底蕴,有修养,有信念,有情怀,这才是文人可以长红不衰的“秘诀”所在。文人如是,传统文化亦如是。传统文化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不息,广受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很大的原因就传统文化有“根”,这个根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以及蕴含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因为有“根”,所以传统文化无法速成,它需要积累,需要浇灌,需要养护,更需要坚持;因为有“根”,所以传统文化讲究传承,徒访师十年,师考徒十年,非其人不学,非其人不传,只有当师徒在形与意相契合之后,方才有口传心授,倾囊相传;因为有“根”,所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能够荡涤人的心灵,给人在纷乱嘈杂的尘世间开辟出一方世外桃源般的净土;更因为传统文化有“根”,所以需要我们放慢着急的脚步,按捺躁动的心灵,秉持精益求精的匠心,去追寻先贤的足迹,感悟自然的造化,净化心灵的港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只有有“根”的传统文化,才能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始终保有它闪光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避免在时代的浪潮中灰飞烟灭,荡然无存。

立足于传统文化之根,才能成就其“文人”之特性,扎根越深,自然枝叶越茂盛,不求名而名自来,不求红而红长久。历代文人大咖,诗词文章,金石书画,不但身前名动天下,身后依然热度不断,追随者众,就充分说明了有根的传统文化完全具备了成为网红,甚至是超级网红的所有要素,学者南怀瑾先生,易中天教授,王立群教授,乃至直播不带货的新东方老师们,他们只是用心于传统,耕耘于文化,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但他们依然红得热烈,红得持久,这才是真正的红。

    传统文化确实也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必须是依托于传统文化之“根”的创新,必须是在踏实做好传承之后的创新,也必须是心存敬畏踏实前行的创新。否则,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火,无基之楼,盖得越高,塌得越快,非但不能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被无情地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不信?试看文人的白居易、苏轼,让杭州一个不起眼的潟湖成为了名扬天下的西湖,历千年而不衰;网红的薇娅在吸金无数之后,因偷逃税被税务机关处罚而给杭州留下一地鸡毛,这个曾经的直播带货一姐数年之后是否还有人依然记得


上一篇:快讯6.1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下一篇:歙砚协会人才培训中心教学计划

相关文章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