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编纂出版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的通知

日期:2015-04-04  来源:    

1628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系统整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弘扬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经研究,市文化委决定组织编纂出版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暂定名为《徽州技艺》)。丛书将以逐项分册编撰分辑出版的方式进行,第一辑初定4册,将文房四宝系列和徽州四雕系列编纂成书,每个系列分为上下册,拟于2012年10月完成编纂出版。第二辑、第三辑将根据工作需要陆续编纂出版,入编项目从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扩展到市级代表性项目。
请各部门按照要求组织做好丛书编纂工作,并于2012年8月10日前,将相关资料报我委非物质文化遗产科。联系人:方文婷,联系电话:2516078。
特此通知。
                              二一二年七月四日
《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编纂出版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系统整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弘扬徽州优秀传统文化,我委决定组织编纂出版《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暂定名为《徽州技艺》)。为确保有关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编纂目的
通过丛书充分展示黄山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丛书内容
(1)丛书将以逐项分册编撰分辑出版的方式进行,第一辑初定4册,将文房四宝系列和徽州四雕系列编纂成书,每个系列分为上下册,拟于2012年10月完成编纂出版。第二辑、第三辑将根据工作需要陆续编纂出版,入编项目从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扩展到市级代表性项目。(具体项目清单见附件)
(2)每个项目内容分为项目篇、企业篇、传承人篇三大部分。
项目篇着重介绍项目的历史发展。
注:文房四宝系列(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州毛笔制作技艺、徽州宣纸制作技艺)项目篇中项目的历史发展资料由安徽大学哲学系陈俊发教授提供,不需要相关区县文广新局提供。
企业篇着重介绍项目的现状(概述本地域内该项目有代表性的企业的情况),整体展示技艺流程(从原料、选材、成品等部分入手,以图片为主,附加文字说明)。
需要企业如实提供发展历程(重点提解放后)。
传承人篇着重介绍传承人的情况,展示企业或个人代表作(以图片为主,附加欣赏性的文字说明的形式)。工作照一张,作品照片两到三张。
需要传承人提供个人详细的从艺经历(以第三人称),尤其是清晰的传承谱系。市级以上传习基地在这个篇章也可以介绍。
三、编纂出版进度
2012年7月上旬,成立编委会,部署编纂工作。
2012年8月底,报送、审定第一辑资料。
2012年9月底,完成书稿,报编委会审定。
2012年10月底,统一印刷出书。
四、编纂规范
(一)名称格式。书名按照国务院公布的项目规范名称定名,不得随意更改;丛书整体设计风格统一,单册各具特色(由编委会统一设计);32开本,横排印刷。
(二)丛书定位。丛书定位为普及性、研究性丛书,要求综合反映该项目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表现形式、传承谱系、代表人物、典型作品、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和民俗风情等,具有较强的史料性、知识性、权威性和一定的学术性。
(三)图书形态。要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知识需求,有利于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四)文体风格。采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文风严谨、朴实、简洁、通俗。
(五)书籍规模。每册字数原则上要求在10~15万字之间,图片若干。
五、组织领导
市文化委员会组织编纂委员会,负责丛书编纂出版事宜。
编委会顾问:蔡建军  叶长荫
主      编:王恒来
副  主  编:李春明  吴震宇  汪  艳  陈  琪
执行副主编:陈  琪  汪  翔
编      委:市文化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区县文广新局局长
编      撰:市文化委非遗科有关工作人员,有关专家学者,各区县文化新局参与人员。
编纂工作由市文化委员会非遗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六、其他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丛书的编纂出版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精心组织,密切合作,尽快启动编写工作,切实把编纂工作做好。
(二)各项目的编撰工作必须在市文化委员会及所在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二一二年七月四日

上一篇:关于2013年度工艺美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推荐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相关文章
 
QQ在线咨询